一、员工旷工的法律界定与企业制度合规性验证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,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,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。本案中,企业需首先核查制度制定程序的合法性:
1. 制度生效要件:公司制度需经民主程序(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)制定,并完成公示或告知程序
2. 条款明确性:需明确界定”旷工”标准,例如”未经批准擅自离岗且未履行请假手续”,并载明”连续旷工3日视为严重违纪”的具体条款
3. 证据链完整性:企业需保存考勤记录、休假审批记录、催告返岗书面通知等证据。以某上市企业2022年劳动争议败诉案例为例,因未保留EMS寄送解除通知的签收凭证,被判违法解除
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可实现:
– 自动生成电子考勤异常报告
– 制度公示线上留痕(员工阅读记录可追溯)
– 关键流程节点自动触发预警(如连续缺勤自动提醒HR介入)
二、合规解除劳动合同的六步操作流程
根据人社部2023年发布的《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指引》,建议采取以下步骤:
第一步:事实调查与证据固定
– 核查考勤系统原始数据(建议导出带时间戳的电子记录)
– 收集工作群沟通记录(注意保存原始载体)
– 要求部门负责人提供工作交接异常证明
第二步:书面催告程序
– 通过企业微信/邮件发送《返岗通知书》
– 48小时内未回复需寄送纸质通知(建议采用EMS并备注文件内容)
第三步:工会意见征询
– 根据《工会法》第二十二条规定,解除前需通知工会
– 建议保存工会回复意见书面记录
第四步:解除决定审批
– 建立由法务、HR、业务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核机制
– 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审批流实现电子留痕
第五步:解除通知送达
– 优先采用当面签收方式
– 失联情况下可采取公告送达(需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告)
第六步:离职手续办理
– 15日内完成社保减员及档案转移
– 工资结算需包含代通知金(N+1)情形下的经济补偿
三、特殊场景下的沟通策略与风险防范
针对本案中”声称回老家”的特殊情况,建议采取:
- 多维度沟通验证
- 要求提供返乡交通凭证
-
通过企业微信定位功能确认实际位置(需提前获得员工授权)
-
医疗期排查
- 核查是否突发疾病需治疗(可要求提供病历证明)
-
注意《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》的特殊保护
-
解除理由选择
- 优先采用”严重违纪”而非”不能胜任”(后者需培训或调岗前置程序)
- 参考最高人民法院(2020)民再127号判决:以旷工为由解除需证明”故意缺勤”主观恶意
四、数字化系统在用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践
某制造企业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实现:
1. 智能预警模块
– 自动识别连续缺勤、打卡异常等风险行为
– 触发分级预警机制(直属领导→HRBP→法务)
- 电子证据管理
- 全流程文书在线生成与签收追踪
-
区块链存证功能确保证据法律效力
-
大数据分析应用
- 建立离职风险预测模型(综合考勤、绩效、沟通频次等20+维度)
- 使主动离职沟通成功率提升40%
五、常见操作误区与合规建议
根据2023年劳动争议白皮书数据,34.2%的违法解除案件源于程序瑕疵:
- 制度公示缺陷
- 错误做法:仅通过口头传达制度内容
-
正确操作:系统弹窗阅读+纸质签收双轨并行
-
送达方式不当
- 错误做法:仅在工作群@当事人
-
正确操作:系统消息+短信+EMS三重送达保障
-
证据保存疏漏
- 错误做法:手工修改考勤表
- 正确操作:使用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考勤系统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_serious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940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