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遇工伤?HR必看的风险防范指南

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遇工伤?HR必看的风险防范指南


一、当合同“裸奔”遇上工伤,HR的噩梦开始了

“张经理,小王上个月合同到期了,你们还没续签吧?他昨天在车间摔骨折了……”
凌晨2点接到这个电话,HR李莉瞬间清醒。她翻遍档案柜才确认:小王的劳动合同确实在30天前就到期了,因为生产部忙着赶订单,续签流程被搁置了。

这不是虚构剧情。2023年劳动争议白皮书显示:因合同管理疏漏引发的纠纷占比达28.7%,其中未及时续签导致的工伤赔偿案,平均单案赔付金额超过12万元。更可怕的是,这类案件往往伴随双重处罚——既要承担工伤待遇,又可能因违法终止劳动关系支付赔偿金。


二、3个关键法律知识点,HR必须刻进DNA

1. 合同到期≠劳动关系终止

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4条明确规定,合同期满未续签但继续用工的,视为“事实劳动关系”。此时若发生工伤,企业需承担全部法定责任。某制造企业就曾因漏签3名员工合同,在集体工伤事件中多支付了87万元赔偿。

2. 经济补偿的“死亡倒计时”

若企业明确表示不续签,需按N(工作年限)支付经济补偿。但实操中有个魔鬼细节:超期1天未终止关系就构成事实劳动关系。某互联网公司因拖延15天办理终止手续,最终被判支付双倍赔偿。

3. 工伤认定的“三重门”

  • 劳动关系确认:需提供工资流水、考勤记录等证据链
  • 工伤认定申请:自事故日起1年内提出,超期将丧失权利
  • 待遇追偿:包含医疗费、伤残津贴、就业补助金等12项法定支出

三、90%的HR都踩过的3个大坑

坑1:用“自动续签”条款当护身符

某公司《员工手册》规定“合同期满自动续延1年”,却在工伤诉讼中被判无效。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要旨指出:自动续签条款不能替代书面劳动合同,企业仍需及时签订书面协议。

坑2:考勤记录成致命漏洞

当员工主张事实劳动关系时,企业需自证“未实际用工”。但很多HR忽略了:门禁记录、工作邮件、绩效评估等数字化痕迹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。某物流公司就因系统留存了员工续用后的派单记录,被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。

坑3:社保停缴的“自杀式操作”

合同到期后立即停保?这相当于给员工送“维权大礼包”。2022年社保稽查数据显示:34%的社保补缴案件涉及合同到期未续签人员。更糟糕的是,工伤发生时若社保断缴,企业需全额承担本应由基金支付的费用。


四、用数字化工具搭建“防火墙”

1. 智能预警系统

传统管理模式下,HR需要手动维护合同台账。但在200人以上的企业,每年会有超过30份合同到期提醒被遗漏(数据来源:利唐i人事系统用户调研)。

解决方案:
– 提前90天/30天/7天三级预警
– 自动推送待办事项至HRBP和部门负责人
– 电子签章系统集成,实现“续签-用印-归档”全流程线上化

2. 证据链自动化留存

当发生争议时,HR需要快速调取:
– 合同到期通知书签收记录
– 续签谈判的沟通留痕
– 工作交接的电子凭证

某零售企业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,在3分钟内就完成相关证据提取,避免了可能存在的52万元赔偿风险。

3. 风险模拟计算器

输入员工薪资、工作年限、地区标准等参数,可自动生成:
– 经济补偿/赔偿金预估
– 社保补缴金额测算
– 诉讼成本分析报表


五、真实案例复盘:从赔80万到零损失的逆袭

某医疗器械公司曾因疏忽未续签3名研发人员的合同,恰逢新产品测试期发生实验室事故。潜在赔偿金额预估达80万元。HR总监启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后:
1. 调取系统留存的续签沟通记录,证明企业无终止用工意愿
2. 导出事故前3个月的考勤、项目参与日志,形成完整用工证据链
3. 通过系统预置的工伤申报模板,48小时内完成全部申请材料
最终不仅顺利获得工伤认定,还因完整的合规管理记录,在劳动监察审查中获得加分。


六、HR的3个保命清单

  1. 合同到期前30天:启动“续签/终止决策流程”
  2. 到期未续签第1天:立即发送《劳动关系确认书》
  3. 用工持续超1个月:必须签订书面合同(电子合同具有同等效力)

记住:在法庭上,法官不会接受“工作太忙忘了”这种理由。但一套靠谱的人事管理系统,可能就是让你免于背锅的最佳辩护人。
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81036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