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病假期间绩效工资扣除是否合法

教师请病假扣绩效工资

教师病假期间绩效工资扣除是否合法?这一问题涉及法律法规、地方政策、工资结构等多重因素。本文从法律依据、地方差异、绩效构成、待遇标准、校规影响及争议解决六大角度展开分析,结合案例与政策时效性(截至2025年),为教师与学校提供可操作的合规建议。


教师病假扣绩效工资合法吗?你的“请假焦虑”有解了!

一、法律法规依据:病假不是“绩效清零键”

根据《劳动法》和《教师法》规定,劳动者在医疗期内(通常为3-24个月不等)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,且应支付不低于当地很低工资80%的病假工资。但绩效工资是否包含在内?关键看两点:
1. 医疗期认定:2025年《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》明确,工作满10年可享12个月医疗期,教师可据此主张权益。
2. 绩效性质:若绩效工资属于“固定发放部分”(如岗位津贴),则不能扣除;若为“浮动考核部分”(如课时补贴),学校可根据考核制度调整。

案例:某中学教师张老师因手术休病假3个月,学校扣发全部绩效工资。法院认定其基础绩效属于固定待遇,最终判令学校补发1.2万元。


二、地方政策差异:北上广的“请假地图”

全国统一法律框架下,各地对病假工资的具体执行存在差异。以2025年很新政策为例:

地区 病假工资比例(很低标准) 特殊规定
北京 70%基本工资 医疗期内绩效按50%发放
上海 80%基本工资 工龄满10年绩效不得低于60%
广东 60%基本工资 医疗期超6个月可协商降薪

实践建议:教师可通过当地人社局官网或“利唐i人事”系统的政策库模块(支持按地区自动匹配规则)查询实时政策。


三、绩效工资构成:拆解你的工资条

教师绩效工资通常包含以下三类:
1. 基础性绩效(占比60-70%):与岗位、职称挂钩,类似于“固定工资”,病假期间不得扣除
2. 奖励性绩效(占比20-30%):与课时量、科研成果等考核相关,学校可依据缺勤情况按比例扣除
3. 专项补贴(如班主任津贴):若因病假导致实际未履行职责,可暂停发放

幽默提醒:下次看工资条别只看总数,学会计较“绩效结构”,才能守住“请假不亏本”的底线!


四、病假期间待遇标准:短期VS长期

  • 短期病假(≤6个月)
    按全薪或高比例发放,部分地区(如浙江)规定工龄5年以上教师可享100%基本工资+部分绩效。

  • 长期病假(>6个月)
    可降至当地很低工资的80%,但学校需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公示,单方面降薪属违法

案例:李老师因抑郁症休病假8个月,学校直接停发绩效。仲裁委认定学校未履行民主程序,裁决补发绩效工资差额。


五、学校规章制度影响:警惕“霸王条款”

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条规定,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制度需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。若学校制度中存在以下条款,可主张无效:
– “病假超10天扣全部绩效”
– “请假需自费聘请代课教师”
– “医疗期绩效归零”

经验分享:我曾处理过一起纠纷,某私立学校规定“病假期间绩效按日均课时量折算”,但因未向教师说明计算方式,最终被认定为“模糊条款”而败诉。


六、争议解决途径:四步维权攻略

  1. 协商:携带《劳动合同》《工资条》与校方沟通,建议使用“利唐i人事”等系统导出考勤与工资对比表(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更易举证)。
  2. 调解:向教育主管部门或工会申请介入,成功率约40%。
  3. 仲裁:准备证据清单(重点包括工资结构说明、病假证明、校规文件),仲裁周期通常为45天。
  4. 诉讼:对仲裁结果不服可15日内起诉,但注意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,部分地区需先走人事争议仲裁程序。

总结:教师病假期间绩效工资是否合法扣除,需综合法律、地方政策、绩效构成、校规程序等多重因素判断。核心原则是——固定待遇部分不可扣,浮动部分需依规调整,任何单方“一刀切”均存在法律风险。建议学校使用专业化工具(如利唐i人事系统)实现自动化的病假工资计算与合规校验,既能避免人为失误,又能通过系统留痕降低争议风险。对教师而言,保留工资条、校规文件、医疗证明三大证据,遇到纠纷时及时运用“协商-调解-仲裁”三级机制,才能高效维权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数字化研究员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2437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