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HR社群里看到个”窒息级”招聘需求:某公司招会计岗位,要求已婚已育且生完二胎,同行业同岗经验,跳槽间隔必须超过两年,开出的薪资却只有4500-5000元。发帖的HR同行自嘲说:”这岗位怕不是要招个自带避雷针的忍者神龟?”
评论区瞬间炸出满屏共鸣:
“这年头用人部门都活在平行宇宙吗?”
“每次看到这种需求,我都想建议他们去庙里求个符”
“月薪五千招三头六臂,这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”
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招聘场景,每天都在无数企业上演。根据智联招聘2023年调研,68%的HR都遭遇过”要求与待遇严重倒挂”的招聘任务,其中财务、技术类岗位最为严重。
一、当招聘需求变成许愿池
用人部门提需求时,往往陷入三个典型误区:
-
能力叠叠乐:把岗位需求写成”超级英雄招聘令”
最近接触的某制造企业案例堪称经典:招个生产文员要会六西格玛管理,懂Python数据分析,有ISO体系认证经验,最后薪资定在行业水平的70%。用人主管理直气壮:”这些技能网上课程都有,聪明人三个月就能学会” -
经验连连看:把岗位匹配变成”大家来找茬”
某互联网公司招聘市场专员时,要求候选人必须服务过竞品公司同量级项目,工作年限卡在3-5年,但给出的薪资却比市场价低20%。用人总监的解释是:”我们要的是即战力,不是来学习的” -
年龄连连看:把职场生命周期做成”消消乐”
前阵子某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岗招聘,明确要求”35岁以下,5年项目经验,已婚已育”。HR负责人苦笑着吐槽:”这是要招个12岁就读少年班的天才?”
这些需求背后,暴露的是企业用人思维的三大硬伤:岗位价值评估失准、市场供需认知错位、人才成长规律漠视。就像非要拿奥拓的预算买奥迪,还要求带星空顶配。
二、打破需求魔咒的三大法器
面对这种困境,资深HR们都在用这三招破局:
- 数据照妖镜:用市场行情照出需求水分
某零售企业HR总监分享过经典案例:当运营部门要求”5年新零售经验,会私域流量运营”却只给8K月薪时,她直接拉出三个数据: - 本地同岗位薪资中位数:12.5K
- 具备私域运营经验人才占比:不足17%
-
同时满足年限和经验要求的简历量:月均3份
数据面前,用人经理当场把预算上调了40% -
岗位X光机:穿透表面需求看本质
某科技公司在招聘项目经理时,用人部门坚持要求PMP认证。HR通过岗位画像工具分析发现: - 实际工作内容更侧重跨部门协调
- 过往优秀员工中仅30%有认证
-
项目成功关键要素是沟通能力而非证书
最终将硬性要求改为”具备项目统筹经验”,招聘周期缩短了58% -
效能计算器:算清用人成本的隐藏账单
某制造企业生产主管坚持要招”25-30岁未婚男性操作工”,HR给他算了笔账: - 离职率比普通员工高15%(婚恋需求导致)
- 加班耐受度比已婚员工低20%
- 工伤风险概率高出行业均值12%
最终改用”经验优先,年龄弹性”策略,季度离职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
这些破局工具背后,是新一代HR的思维升级:从需求传声筒变成人才分析师,从招聘执行者转型为人才投资顾问。就像烹饪高手能把普通食材做出米其林水准,顶尖HR能用系统化工具把”不可能需求”变成现实方案。
当用人部门下次再开出”神仙需求”时,不妨打开你的数字化工具箱。毕竟在这个人才战争时代,会使用智能招聘系统的HR,相当于拿到了人才市场的优先通行证。毕竟,用奥拓的预算不一定买不到奥迪——只要你知道哪里能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二手车,并且会讲价。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931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