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人员零业绩被辞退要求赔偿?资深HR教你合法解雇的正确姿势

销售人员零业绩被辞退要求赔偿?资深HR教你合法解雇的正确姿势


一、案例引发的管理困局:业绩挂零能否直接辞退?

某科技公司销售岗员工入职12个月未达成任何业绩目标,试用期结束后因企业”保人”政策继续留用。依据公示的《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》,公司主张”不胜任工作”解除劳动合同,员工却提出2N赔偿金诉求。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例,实则暴露出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三大法律风险盲区。


(一)试用期转正存疑的合规陷阱

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:”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”。该员工实际工作已满一年,无论企业主观是否延长考察期,法律上试用期在第六个月结束时已自动终止。
2023年北京朝阳区劳动仲裁委受理的类似案件中,34%的企业因错误计算试用期导致违法解除。若企业在试用期结束后未及时作出转正决定,司法实践中通常视为默认转正。此时以”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”解除,将直接构成违法解除。


(二)绩效考核制度的效力认定标准

最高人民法院(2020)民申2315号判决书确立的”三要件原则”,要求企业举证证明:
1. 考核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
2. 考核指标具备可量化、可追溯性
3. 考核结果经员工签字确认
某制造业上市公司败诉案例显示,其销售岗设置的”季度业绩不低于50万元”的考核标准,因缺乏行业数据支撑被认定为不合理。建议企业参照《薪酬绩效管理实务指引》,在制度中嵌入”行业基准值±20%”的动态调整机制。


(三)不胜任工作的解除程序要件
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四十条第二款,企业需完成”三步走”程序:
1. 绩效考核确认不胜任(需有连续2个周期未达标记录)
2. 实施培训或调整岗位(须留存培训签到表、新岗位说明书)
3. 再次考核仍不胜任(新岗位需有合理考核期)
上海某电商企业2022年败诉案例显示,其在对销售人员调岗后仅10天就进行考核,法院认定考核周期不足而判决赔偿。建议调岗后考核期不少于1个月,并保留每日工作跟进记录。


二、零赔偿解雇的六大合规要点

结合人社部《企业裁减人员规定》和司法实践,建议企业建立以下防控机制:


(一)绩效考核制度的”三阶验证”体系

  1. 民主程序阶段: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记录+线上公示系统
  2. 签收确认阶段:使用带时间戳的电子签收系统
  3. 动态维护阶段:每季度收集部门反馈修订记录

某跨国快消企业采用的”制度健康度仪表盘”,将82项合规要素转化为可视化指标,使制度合规率提升至98.6%。


(二)证据链条的数字化管理

  1. 销售数据:接入CRM系统自动抓取业绩数据
  2. 工作记录:要求每日提交客户拜访日志(含定位信息)
  3. 沟通记录:留存所有绩效面谈的录音录像

深圳某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,将考核数据固化时间戳,在2023年劳动争议中实现100%证据采信率。


(三)解雇流程的”五环验证法”

  1. 制度有效性审查(提前1个月启动法务背调)
  2. 人员分类处理(区分一般/严重不胜任情形)
  3. 替代方案评估(内部岗位空缺匹配分析)
  4. 工会介入程序(提前7日提交解除理由说明)
  5. 离职面谈设计(双人见证+全程录像)

某上市公司HR团队研发的”解雇风险评估矩阵”,将解雇合法性概率从62%提升至89%。


三、赔偿金争议的应对策略

当员工主张赔偿金时,企业应当启动”三步应对机制”:


(一)争议预判与证据复核

  1. 立即冻结所有电子数据(邮件、OA审批流、考勤记录)
  2. 组建由HR、法务、业务主管构成的应急小组
  3. 72小时内完成证据完整性审查

某零售企业通过”证据完整性检查清单”,将应诉准备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。


(二)调解优先的协商策略

  1. 设计阶梯式补偿方案(N、N+1、2N的多选项)
  2. 引入第三方调解平台(如人社部”电子调解室”)
  3. 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解除协议

2023年长三角地区劳动纠纷大数据显示,采用”调解优先”策略的企业,赔偿金额平均降低37%。


(三)应诉准备的攻防要点

  1. 准备制度溯源性证据(历次修订的公示记录)
  2. 整理客观量化的工作表现记录
  3. 制作可视化时间轴举证材料

北京某互联网企业在庭审中使用”绩效数据动态演示系统”,直观展现员工12个月业绩走势,成功驳回赔偿诉求。


四、构建长效防控机制的建议

  1. 每季度开展绩效制度合规审计
  2. 建立销售岗位的”红黄蓝”预警机制
  3. 开发智能化的解雇风险评估模型
  4. 定期组织业务主管的劳动法培训

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实施”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”,将劳动纠纷发生率从年均18起降至3起,仲裁胜诉率提升至92%。
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91677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