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用期延长后又降薪?这5大法律红线HR千万别踩!

试用期延长后又降薪?这5大法律红线HR千万别踩!


“张经理最近遇到件头疼事:新招的Java工程师小李试用期表现平平,公司在原定3个月试用期到期前,又延长了1个月。结果延长期还没结束,技术总监突然要求给小李降薪20%。这个操作到底合不合法?会不会引发劳动纠纷?”
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企业上演。根据智联招聘《2023企业用工风险报告》,37.6%的HR都曾因试用期管理不当引发劳动纠纷。今天我们就从5个维度拆解试用期管理的法律风险,手把手教你合规操作。


一、试用期延长的合法性边界
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十九条规定,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。这意味着企业想要延长试用期,必须满足两个条件:

  1. 双方协商一致:不能单方面延长,需要员工签署书面补充协议
  2. 不超法定上限:3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长试用期6个月,超过即违法

2021年上海某科技公司案例就值得警惕:公司单方面将2个月试用期延长至4个月,最终被判支付赔偿金3.2万元。这里有个关键细节——延长决定必须在原试用期到期前作出,若合同已转正再延长,100%构成违法。


二、试用期降薪的三大禁区

即便试用期延长合规,降薪操作仍需避开这些雷区:

  1. 工资不得低于法定标准
  2. 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80%
  3. 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%
  4. 必须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

  5. 必须有合法依据
    可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证明员工”不符合录用条件”,但需注意:

  6. 考核标准需在入职时书面告知
  7. 考核过程需保留完整记录
  8. 2022年北京劳动仲裁数据显示,因考核证据不足败诉的企业占比68%

  9. 必须重新签订书面协议
    任何薪资变更都需要双方签字确认,微信沟通、口头约定都不具备法律效力


三、双重操作的合规路径

如果确实需要延长试用期+调整薪资,建议按这个流程操作:
1. 提前15天启动评估:在原试用期到期前完成绩效评估
2. 准备完整证据链
– 岗位说明书
– 考核标准文件签收单
– 日常工作反馈记录
– 绩效面谈记录
3. 协商签署补充协议
– 延长事由明确(如”需进一步考察专业技能”)
– 约定延长后的试用期限及薪资标准
– 注明”若延长期仍不符合条件可解除合同”

某上市电商公司HR总监分享经验:”我们会制作《试用期延长告知书》,明确新截止日期、考核指标、薪酬标准,要求员工签字时同步录像,确保程序合法。”


四、高频风险场景应对指南

场景1:员工拒绝签字怎么办?
– 立即终止延长程序,按原合同执行
– 不可强制实施,否则可能构成”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”

场景2:延长期间怀孕如何处理?
– 不得以怀孕为由延长试用期
– 根据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,孕期女职工试用期自动终止

场景3:延长后仍想解除合同
– 需在延长期到期前完成解除程序
– 支付标准为N+1,但上海、江苏等地司法实践可能不认可”+1″部分


五、智能人事系统的风控价值

现在领先的HR SaaS系统已内置试用期管理模块,可实现:
1. 自动预警:试用期到期前30天提醒
2. 电子签章:在线完成协议签署,存证至司法链
3. 考核留痕:所有评估记录自动归档,符合证据三性原则
4. 数据监测:实时比对薪资标准与当地最低工资

某制造业企业使用智能系统后,试用期纠纷率下降82%,人均管理耗时从4小时降至0.5小时。


试用期管理就像走钢丝,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风险。记住三个核心原则:程序合法、证据充分、沟通到位。建议每季度核查一次试用期管理制度,用数字化工具筑牢风控防火墙。当遇到复杂情况时,及时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,毕竟预防成本永远低于赔偿代价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89036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