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招聘计划怎么定?用这3个公式算出合理增量! | i人事一体化HR系统 | HR必知必会

2024年招聘计划怎么定?用这3个公式算出合理增量!

2024年招聘计划怎么定?用这3个公式算出合理增量!

各位HR界的吴彦祖、刘亦菲们,是不是每到年底就开始头疼:明年的招聘指标到底该写多少人?老板要降本增效,业务部门却喊着人手不够。别慌!今天我们就用人效、营收、利润这三个核心数据,手把手教你建立科学的招聘增量模型。看完这篇,保证你从”凭感觉拍脑袋”进化成”用数据说服老板”的硬核HR。


一、为什么传统招聘计划总翻车?

某互联网公司2022年营收增长30%,HR按比例扩招了35%的员工。结果到年底发现:利润反而下滑了12%。问题出在哪?原来他们忽略了人效衰减曲线——新人入职后需要3-6个月才能达到老员工80%的产出效率,盲目扩招反而稀释了整体人效。

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痛点:如何让招聘数量既支撑业务增长,又不浪费人力成本。下面这三个经过验证的模型,建议收藏进你的HR工具箱。


二、三个黄金模型+配套公式

模型1:人效营收比动态模型

公式
招聘增量 = (预测营收增长率 – 人效提升率) / 现有人效值 × 现有员工数

案例
某消费品公司今年营收1亿,员工200人,人效50万/人。若明年营收目标增长20%,且通过培训提升人效至55万/人:
招聘增量 = (20% – 10%) / 50万 × 200 = 8人

底层逻辑
人效改善空间对冲业务增长需求。当人效提升速度追不上营收增长时,才需要增补人力。

模型2:利润人效平衡模型

公式
最大可招聘数 = (预期利润额 – 固定成本) / (人均产出毛利 – 人均成本)

实操演示
某Saas公司明年利润目标500万,固定成本200万,当前人均产出毛利35万,人均成本25万:
最大可招聘数 = (500-200)/(35-25) = 30人

特别提醒
这个模型会倒逼HR关注人效质量。如果发现分母(人均毛利-成本)太小,说明要么需要提升人效,要么得优化现有团队。

模型3:招聘弹性系数模型

公式
弹性系数 = 人员增长率 / 营收增长率
健康区间:0.6-0.8(互联网行业)、0.3-0.5(制造业)

应用场景
某制造企业今年营收增长15%,人员增长8%,弹性系数0.53。对照行业标准0.3-0.5,说明存在过度招聘嫌疑,需重点核查人效数据。


三、奶茶店老板都懂的实操案例

假设你负责的是一家连锁奶茶品牌:
– 2023年数据:营收1000万,利润150万,员工50人
– 2024年目标:营收增长25%,利润增长30%

分步推算
1. 计算现有人效:1000万/50人=20万/人
2. 测算自然流失补充量:年均离职率20%即需补10人
3. 用模型1计算增长需求:(25%-15%)/20万×50=2.5人
4. 用模型2控制成本:目标利润195万,假设成本结构不变,得出最大新增编制不超过15人
5. 弹性系数校验:总招聘量≤25人(10+15),对应营收增长25%,弹性系数=25/50/25%=0.2,明显低于餐饮行业0.4-0.6的标准,说明模型保守可用

最终建议:招聘增量15人(10人补缺+5人扩张),重点加强新店店长培训缩短人效爬坡期。


四、让Excel下岗的黑科技

传统做法需要手动拉取财务数据、计算各类比率,至少耗费3个工作日。现在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,可以自动完成三步升级:
1. 数据自动抓取:直接对接ERP、财务系统获取实时营收、利润数据
2. 智能预警:当招聘进度导致弹性系数超阈值时自动弹窗提醒
3. 沙盘推演:输入不同增长率组合,秒出人效、利润、成本对比曲线

某零售企业使用后,年度招聘预算偏差率从22%降至7%,更关键的是——HR终于不用做”表哥表姐”了!


五、避开三大认知误区

  1. 盲目对标大厂:字节跳动人效200万/人,传统企业照着抄就是找死
  2. 忽略隐性成本:每新增1个HC,除了工资还有管理损耗(会议、培训等)
  3. 静态看数据:Q4招聘的新人,对当年人效其实是负贡献

建议每季度做一次人效健康度扫描,重点看三个指标:
– 新人产能达标周期
– 离职人员年均人效
– 培训投入产出比


下次业务老大再来要人,直接把公式拍在桌上:”老板,每多招1个人,咱们的利润要增加XX万才能打平,您看这个HC还要加吗?” 用数据说话的HR,才是真正的战略伙伴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81644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