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上周三深夜接到老同学电话,对方在电话里急得直跺脚:”我们公司找了家劳务公司派了10个临时工,现在劳动监察大队上门说我们违法用工!”
我端着咖啡杯的手一抖,这不就是典型的”假外包真派遣”翻车现场?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钉钉消息,突然觉得人事系统里的用工风险预警功能真该给老板们人手装一个。
(二)
劳务派遣这个事,玩得好是降本增效,玩不好就是定时炸弹。去年某知名电商平台就因为类似操作,被扒出3年累计赔付劳动者3800万元。这可不是买白菜,是实打实要掏真金白银的。
重点来了:根据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,派遣岗位必须满足”三性”原则——临时性、辅助性、替代性。简单说就是像双11的打包员、年会的临时接待这种岗位才算合规。要是把核心岗位都搞成派遣,劳动监察不找你找谁?
(三)
说说那个让HR头秃的社保问题。劳务派遣公司作为法定用人单位,必须给员工缴社保。但现实往往很魔幻——有些皮包公司收完管理费就玩消失,最后背锅的还是用工单位。
去年深圳有家科技公司就被连带追责,不仅要补缴社保,还被罚了年度营收的2%。老板看着财务报表当场表演”瞳孔地震”,财务总监连夜买了救心丸。
(四)
这时候就该祭出秘密武器了。比如某人事系统自带的”派遣公司资质审查”功能,能自动核验劳务公司的经营许可、注册资本、劳动纠纷记录。就像给合作方做了个CT扫描,五脏六腑看得清清楚楚。
更绝的是系统里的”社保追踪器”,每月自动比对派遣名单和社保缴纳记录。发现漏缴立即预警,比老板家的智能门锁还灵敏。某制造企业HR总监说,自从用了这个功能,再也不用半夜接劳动仲裁电话了。
(五)
说到用工风险防控,有个冷知识:超过10%的派遣用工比例就会触发监管警报。但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踩了红线。这时候智能化人事系统的优势就出来了——实时用工比例测算、自动生成合规报告,还能模拟不同用工方案的成本对比。
某连锁餐饮企业HR算过账:用系统优化派遣用工结构后,不仅合规风险降了60%,人力成本还省了15%。这省下来的钱,给员工加鸡腿不香吗?
(六)
最后划重点:劳务派遣不是法外之地,用工单位要负连带责任。但别慌,科技就是最好的合规官。智能人事系统就像给企业装了风险预警雷达,从资质审查到过程监控全程护航。
下次老板再说”找个劳务公司省事”,你可以优雅地打开系统报表:”您看,这是合规方案A和作死方案B的成本对比…”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94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