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务派遣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合规操作指南:用工单位必须掌握的5个关键点

劳务派遣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合规操作指南:用工单位必须掌握的5个关键点

随着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普及,用工单位在合同到期处理环节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凸显。根据《2022年度劳动争议案件大数据报告》,涉及劳务派遣的争议案件占比达23.6%,其中合同终止纠纷占比超过40%。本文将从用工单位角度,解析劳务派遣合同到期不续签的合规操作要点。

一、法律关系再确认:用工单位的责任边界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五十八条和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第十二条,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不存在直接劳动关系。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,用工单位存在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八条情形时,需承担连带责任。实际操作中需注意:
1. 用工单位退回权行使需符合法定情形(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)
2. 经济补偿金支付责任原则上归属派遣单位
3. 用工协议须明确约定合同到期处理条款

二、合同到期前的合规准备(提前30天关键期)
用工单位应在合同到期前30天启动评估流程:
1. 用工需求评估:业务部门需提供书面续用需求报告
2. 人员评估:建立包含出勤率、绩效考核、合规记录的三维评估体系
3. 风险预判:通过利唐i人事系统生成《用工风险评估报告》,自动匹配法律数据库

三、合同终止的”三必须”操作原则
1. 必须书面通知:用工单位应向派遣公司发送《终止用工通知书》,注明”因合同到期自然终止”,避免使用”辞退””解雇”等表述
2. 必须协议审查:核对派遣协议中的经济补偿条款,确认责任划分。如协议未约定,用工单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
3. 必须闭环管理:建立”通知-确认-备案”全流程记录,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

四、经济补偿金的”双规避”策略
针对用工单位规避补偿金风险的建议:
1. 协议前置:在派遣协议中明确约定”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由派遣单位承担”
2. 费用结算:最终结算款应包含补偿金专项科目,要求派遣公司提供支付凭证
3. 证据留存:保存派遣员工工资流水、社保缴纳记录等用工全过程证据链

五、离职管理的3个数字化解决方案
借助利唐i人事系统可实现:
1. 合同到期智能预警:提前60天/30天双节点提醒
2. 文书自动生成:一键生成《终止用工通知书》《工作交接清单》等12类标准文档
3. 数据保全:自动归档电子签章文件,形成不可篡改的证据链

典型案例分析显示,规范使用电子化系统的企业,劳动纠纷发生率降低67%。某制造业企业通过系统预警功能,成功避免3起可能发生的违法终止案件,节约潜在赔偿成本28万元。

用工单位在处理劳务派遣合同到期问题时,需建立”法律+流程+技术”的三维防控体系。重点把控协议约定、流程合规、证据保全三个核心环节,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风险管控前移。只有将法律规范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流程,才能真正做到用工风险的可防可控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_serious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8714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