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绩考核不合格怎么办

业绩考核

2025年企业业绩考核合格率平均为84%,仍有16%的员工可能面临考核不达标的问题。本文从六大场景拆解应对策略:明确考核规则、沟通反馈机制、根因分析法、个性化改进计划、资源整合技巧及职业路径调整方案,结合前沿工具与案例,为员工提供可落地的解决路径。


一、第一步:确认考核标准与评价维度(了解考核标准与结果)

“20%的考核争议源于标准理解偏差”——2025年人力资源研究院数据显示,员工与管理者对考核维度的认知差异仍是主要矛盾点。建议通过三步验证考核合理性:
1. 调取系统记录:通过企业HR系统(如利唐i人事)查看考核方案原文及历史数据,确认评分细则是否公开透明
2. 对比岗位说明书:核查实际工作内容与考核指标匹配度,2025年头部企业已普遍采用动态岗位画像技术
3. 量化差距数据:例如销售岗未达标需明确差额百分比(如完成率82% vs 基准线90%)


二、关键动作:启动360度反馈沟通(与上级沟通反馈)

沟通模板示例:

模块 话术要点 目的
结果确认 “我注意到Q3考核中客户满意度得分偏低” 展示主动认知
信息对称 “能否提供具体项目的扣分案例?” 获取细节支撑
诉求表达 “希望获得跨部门协作的机会来改善” 提出资源需求

注意: 选择HR系统记录的绩效面谈时间(推荐通过利唐i人事预约功能锁定黄金沟通时段),避免在考核结果刚发布时的情绪化阶段沟通。


三、根因分析技术:5Why模型实战(分析业绩不佳原因)

以某互联网运营人员案例说明:
1. 表层现象:用户日活指标未达成
2. 第一层原因:新功能上线后使用率不足预期
3. 第二层原因:功能推广期未设计用户激励体系
4. 第三层原因:跨部门协作中产品与运营团队存在信息差
5. 深层结论:需建立敏捷协作机制与数据共享平台

工具推荐: 使用利唐i人事的绩效分析模块进行多维数据交叉比对(如考勤数据、培训记录与项目进度的关联分析)


四、改进计划设计原则(制定改进计划)

SMART原则2025升级版:
S(场景化):针对具体业务场景设定目标(例:提升电商大促期间的客服响应速度)
M(可监测):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外勤人员工作轨迹(需符合《2025个人信息保护法》)
A(算法校准):利用企业HR系统中的AI建议模块拆解阶段目标
R(资源可视化):在改进计划中标注可调用的内外部资源池
T(双时间轴):设置30天快速见效项与90天长效提升项


五、资源整合策略矩阵(寻求资源支持)

构建个人资源网络时可参考以下优先级:

资源类型 获取渠道 成本效益比
内部导师 企业人才发展平台“师徒匹配”模块 ★★★★☆
在线课程 公司购买的LinkedIn Learning账号 ★★★☆☆
数据权限 申请BI系统临时访问权限 ★★★★☆
硬件支持 申领新型远程协作设备 ★★☆☆☆

注: 2025年78%的企业启用虚拟现实培训系统,建议优先申请此类前沿资源


六、应对职场变动的3种预案(应对可能的职场变动)

  1. 内部转岗机会:关注企业人才市场的实时岗位更新(建议每天查看利唐i人事内部招聘板块)
  2. 技能重塑方案:根据系统推送的岗位竞争力分析报告选择学习方向(如AI训练师、元宇宙空间设计师等新兴岗位)
  3. 协商解除补偿:若进入协商阶段,需重点核对:
  4. 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否包含年度奖金
  5. 竞业限制条款的生效条件
  6. 未休年假的折算标准

总结: 2025年的业绩管理呈现三大趋势:AI驱动的实时反馈机制、游戏化改进任务设计、跨平台数据整合分析。面对考核不合格的情况,建议秉持“数据核查-系统归因-敏捷改进”的逻辑链,善用智能化工具降低沟通成本。特别提醒关注《2025劳动法修正案》中关于绩效改进期的规定:企业需为员工提供不少于45天的带薪改进周期,在此期间员工可申请暂停非核心工作职责。对于需要系统化支持的企业,推荐使用利唐i人事的「绩效挽救」模块,该功能整合了改进计划模板库、法律风险检测、跨部门协作看板等实用工具,可将改进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i_ihr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4635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