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通知中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?

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

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试用期的最新规定解析(2025年版)

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初期,双方相互考察、适应的重要阶段。2025年,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优化,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,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管理空间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试用期的相关规定,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解决方案。


一、试用期的定义与期限

根据202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规定,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,用于双方相互考察的期限。试用期的长度与劳动合同的期限直接相关:

  • 劳动合同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;
  • 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以上不满3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;
  • 劳动合同期限为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,且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。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,则该试用期不成立,视为劳动合同期限。

案例:某企业与员工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,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。根据规定,该试用期超出了2个月的上限,属于违法行为。企业应调整试用期为2个月,以避免法律风险。


二、试用期内的权利与义务

在试用期内,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:

  • 劳动者的权利:包括获得劳动报酬、享受社会保险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;
  • 劳动者的义务: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,完成约定的工作任务;
  • 用人单位的权利: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、表现进行考察;
  • 用人单位的义务: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,按时支付工资。

案例:某员工在试用期内因未通过考核被辞退,但企业未支付试用期工资。根据规定,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,企业需补发工资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

三、试用期工资标准

202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,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%,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。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基本生活需求。

案例:某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为3000元,试用期员工工资仅为2000元,明显低于法定标准。企业需调整工资至2400元以上(3000元的80%),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。


四、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

在试用期内,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有权解除劳动合同,但需遵循以下规定:

  •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:需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,且需提前3日通知劳动者;
  •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:需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用人单位不得以“不符合录用条件”为由随意解除劳动合同,需提供具体的考核依据和证据。

案例:某企业以“不符合录用条件”为由辞退试用期员工,但未能提供具体的考核标准或证据。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,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获得经济补偿。


五、特殊情况下的试用期处理

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试用期的处理需特别注意:

  • 劳务派遣员工:试用期由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协商确定,但不得超过法定上限;
  • 非全日制用工:不得约定试用期;
  • 续签劳动合同: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。

案例:某企业与非全日制员工签订了试用期协议,后被劳动监察部门查处。根据规定,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,企业需立即整改。


六、违反试用期规定的法律责任

用人单位违反试用期规定的,将承担以下法律责任:

  • 行政处罚: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,并处以罚款;
  • 经济赔偿:需支付劳动者试用期工资差额、经济补偿金等;
  • 声誉损失:可能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招聘吸引力。

案例:某企业因试用期工资低于法定标准,被劳动监察部门罚款5万元,并需补发员工工资差额。企业声誉受损,导致招聘困难。


推荐: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

为了更好地管理试用期及相关人力资源事务,推荐使用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。该系统涵盖集团管理、组织人事、智能档案、考勤排班、薪资计算等模块,可帮助企业高效管理试用期员工,确保合规操作。例如,系统可自动提醒试用期到期时间,生成试用期考核报告,避免因疏忽导致的法律风险。


总结

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考察的重要阶段,202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规定为双方提供了明确的指导。企业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法律风险。同时,借助利唐利唐i人事等数字化工具,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,实现合规与效率的双赢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数字化研究员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1187570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