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经理最近遇到件头疼事:公司有位58岁的技术骨干王师傅,劳动合同下个月到期正好满60周岁。行政部照常发送了退休通知,但王师傅坚持要继续工作。现在合同到期三个月了,工资该怎么发?社保还要不要缴?”
这种场景在制造、教育等行业尤为常见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如何处理员工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劳动关系,已成为每个HR必须掌握的合规要点。
一、法律关系终止的三大法定情形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四十四条,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,劳动合同终止。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》第二十一条进一步明确: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,劳动合同终止。
这意味着:
1. 达到退休年龄当日,劳动关系自动终止
2. 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(北京、广东等地有特殊规定除外)
3. 继续用工可能构成劳务关系
二、工资支付的三种典型场景
当企业未及时处理退休手续时,需注意不同情形下的薪资认定:
- 超期用工未签协议(最危险)
- 可能被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
- 需支付正常工资+未签合同双倍工资
- 继续缴纳社保可能面临行政处罚
案例:某机械厂未给达到退休年龄员工办离职,继续工作8个月后被仲裁,判决支付双倍工资差额4.2万元。
- 签订退休返聘协议(推荐做法)
- 按劳务关系处理
- 工资标准由双方协商
- 无需缴纳社保,可购买商业保险
-
适用《民法典》合同编规定
-
特殊群体处理(需特别注意)
- 未缴满15年养老保险员工:可协商延期退休
- 高级技术人员:按地方政策办理延迟退休
- 工伤员工:需完成劳动能力鉴定
三、四步风险防控指南
1. 建立预警机制
在人事系统中设置”退休倒计时”提醒功能,建议提前6个月启动退休流程。
- 规范文书管理
- 退休通知(提前3个月书面送达)
- 劳动合同终止证明
-
返聘协议(明确工作内容、报酬、解约条件)
-
社保衔接处理
及时办理社保减员手续,医疗保险转接城乡居民医保系统,避免多缴风险。 -
薪酬体系设计
建议返聘工资=原工资的70%-80%,通过劳务费形式发放,备注栏注明”退休人员劳务报酬”。
四、三大常见误区澄清
误区一:”只要员工愿意继续干,不用办手续”
正解:达到退休年龄当月必须办理终止手续,否则可能被认定违法用工。
误区二:”返聘不用签协议”
正解:口头协议风险大,应书面约定工作内容、报酬、保密条款等。
误区三:”返聘人员不用考勤”
正解:劳务关系仍需遵守企业规章制度,建议单独制定管理办法。
五、智能人事系统解决方案
现代HR系统应具备:
1. 自动识别临近退休人员
2. 生成标准化文书模板
3. 薪酬核算模块区分劳动关系/劳务关系
4. 电子签章功能实现远程签约
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上线智能系统后,退休人员管理效率提升60%,用工风险下降90%。
六、最新司法裁判趋势
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明确:
1. 达到退休年龄后用工原则上不认定劳动关系
2. 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继续用工的,个别地区可能特殊处理
3. 劳务报酬纠纷适用3年诉讼时效
建议HR定期参加属地劳动仲裁庭审观摩,及时掌握本地司法口径。
随着延迟退休政策逐步落地,银发用工将成为新常态。建议企业建立分层管理制度:核心人才可协商延期退休,普通岗位及时办理退休返聘,关键岗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。只有将法律合规与人才管理有机结合,才能在用工风险与人才保留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805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