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工连续旷工被辞退,工资到底要不要发?这5个法律盲区HR必须掌握

员工连续旷工被辞退,工资到底要不要发?这5个法律盲区HR必须掌握


最近收到一位HR的咨询:员工连续旷工两周,公司已按制度解除劳动合同,但对方签收通知书后,突然提出索要旷工期间的工资和补贴。按员工手册规定,旷工期间不计发工资,但员工搬出《劳动法》中的”一事不二罚”原则,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?

这个案例折射出许多企业在旷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认知误区。今天我们就从司法实践、薪酬核算、风险防控三个维度,深度解析旷工处理的正确姿势。

一、劳动法视角下的”旷工工资”争议焦点
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,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,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。但关于旷工期间的工资支付,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》第16条明确指出:”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,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要求赔偿,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20%。”

这里存在两个关键点:
1. 法律未授权企业直接扣发工资,仅允许在造成实际损失时进行有限扣除
2. “旷工不计薪”条款可能因排除劳动者权利而无效(参考2023年北京二中院劳动争议白皮书)

某制造企业曾因在员工手册中规定”旷工日按三倍工资扣款”,最终被法院判定赔偿员工工资差额及25%经济补偿金。这个案例警示我们:制度条款必须经得起法律推敲。

二、企业实操中的四大应对策略

  1. 工资核算三步走
  2. 正常出勤天数工资=月薪标准÷21.75×实际出勤天数
  3. 旷工期间按缺勤处理,不计算工资
  4. 已预付工资需返还的,需通过书面确认或仲裁主张

  5. 补贴发放的判定标准

  6. 与考勤挂钩的餐补、交通补可不发
  7. 与工作成果挂钩的绩效奖金可不发
  8. 但社保、公积金等法定福利仍需缴纳至解除当月

  9. 制度设计的三个合规要点

  10. 旷工天数与解除条款的梯度设置(建议3日预警、5日严重警告、15日解除)
  11. 工资扣除条款改为”缺勤不计薪”
  12. 补贴发放规则需单独列明与考勤的关联性

  13. 解除程序的证据链闭环

  14. 考勤异常通知(建议三次送达:系统推送+短信+EMS)
  15. 返岗催告书(注明逾期后果)
  16. 工会意见书(30人以上企业必备)
  17. 解除决定送达凭证

三、高频法律风险的破解之道

  1. “一事不二罚”的适用边界
    该原则指同一过错不得重复处罚。但劳动报酬与违纪处分属于不同法律关系,不构成重复处罚。可向员工解释:不发缺勤日工资是履行契约,解除合同是违纪处分,二者并行不悖。

  2. 经济补偿金的攻防策略
    若员工主张违法解除,企业需准备:

  3. 经民主程序制定的制度文本
  4. 制度公示的签字记录
  5. 旷工期间的完整考勤记录
  6. 三次以上催告返岗的证据

  7. 特殊情形的处理方案

  8. 医疗期员工:需先核实是否提交病假材料
  9. 三期女职工:旷工事实明确仍可解除
  10. 失联员工:需在主流媒体公告送达(费用由员工承担)

四、数字化转型下的管理升级

建议企业引入智能HR系统实现:
– 自动触发考勤预警(连续3天缺勤即推送提醒)
– 电子送达记录留痕(微信、邮件、短信三重保障)
– 制度条款合规检测(自动标注风险条款)
– 证据链自动归档(按时间轴生成处置报告)

某零售企业接入智能系统后,劳动争议处理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,胜诉率提升至92%。数字化手段正在重构劳动关系的管理范式。
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9858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