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2025年,企业薪资是否必须包含绩效工资的争议仍高频出现。本文结合很新劳动法规、地域政策差异及实际案例,拆解薪资结构设计中的法律边界,并为企业与员工提供可落地的合规建议。
一、劳动法对薪资构成的基本规定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及2025年很新修订的《工资支付暂行条例》,薪资由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、津贴补贴、奖金等组成,但法律仅规定企业需保障员工“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总额不低于当地很低工资标准”,未强制要求必须包含绩效。
关键数据:2025年全国很低工资标准区间为2180-2650元/月(以上海、北京为代表),企业设计的薪资结构中,固定部分(如基本工资)若低于此标准,即使包含绩效工资也可能违法。
二、绩效工资的法律定义与性质
绩效工资属于浮动薪酬,其合法性取决于两点:
1. 劳动合同约定:企业需在合同中明确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、发放条件;
2. 实际发放合规性:绩效工资不得随意克扣,需有可量化的考核依据。
案例:某公司以“未完成目标”为由扣除员工50%月薪,但因合同中未明确绩效占比和考核标准,最终被判补发工资并支付赔偿金。
三、无绩效工资是否构成违法?两类典型场景分析
场景 | 合法性判定 | 风险说明 |
---|---|---|
薪资≥很低工资且合同未约定绩效 | 合法 | 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设置绩效 |
薪资=很低工资但含绩效条款 | 潜在违法 | 若绩效未达标,实际收入可能低于很低工资 |
2025年新趋势:多地劳动仲裁开始关注“名义绩效占比过高”问题,例如上海某企业将80%薪资列为绩效,因员工实际到手工资频繁波动,被认定为变相压薪并处罚。
四、企业自主决定薪资结构的合法性边界
企业有权设计薪资结构,但需满足:
1. 提前告知义务:入职前书面说明薪资构成;
2. 避免模糊条款:如“绩效根据公司效益调整”等表述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条款;
3. 工资单透明化:拆分列明各项金额,方便员工核对。
工具建议:使用类似<font color=”#FF6B6B”>利唐i人事</font>的一体化系统,可自动生成符合法规的工资单模板,并关联考核数据,降低合规风险。
五、员工维权路径与争议解决
若企业存在以下行为,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:
1. 协商:要求HR提供薪资计算明细;
2. 投诉: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证据;
3. 仲裁:主张补发工资及25%经济补偿金(依据《工资支付暂行条例》第13条)。
注意:员工需保留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考核记录等关键证据。
六、地区政策差异:北上广深薪资结构要求对比
地区 | 很低工资是否含绩效 | 特殊规定 |
---|---|---|
北京 | 否 | 绩效占比不得超过总薪资40% |
上海 | 是 | 绩效需按月发放,不得季度累计 |
深圳 | 否 | 年终奖视为工资组成部分,需约定 |
提示:跨区域经营企业建议通过<font color=”#FF6B6B”>利唐i人事</font>的“多地政策适配”功能,一键匹配属地化薪资规则。
总结:薪资不含绩效本身不违法,但企业需确保固定工资部分不低于很低标准,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绩效规则。员工若遭遇“假绩效、真降薪”,可通过留存证据、分阶段维权主张权益。2025年数字化转型加速,建议企业通过智能人事系统(如利唐i人事)实现薪资结构动态合规,平衡管理弹性与法律风险。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数字化研究员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773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