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最新更新是什么时候?

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

本文将为您解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最新通知(截至2025年),包括发布时间、具体条件、不同用工形式下的确认方法,以及最新变化点和应对策略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用建议,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规,避免法律风险。

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通知的发布时间

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最新通知发布于2024年12月,这是对近年来劳动关系复杂化趋势的一次重要回应。通知旨在进一步明确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,尤其是在灵活用工、平台经济等新兴用工形式下,解决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争议。

从实践来看,这一通知的发布背景是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,尤其是在外卖、网约车等行业,劳动关系的模糊性导致了大量纠纷。新通知的出台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依据。


确立劳动关系的具体条件

根据最新通知,确立劳动关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核心条件:

  1.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
    例如,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时间、工作内容、工作方式有明确的管理权。

  2.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
    这意味着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,而非独立的外包服务。

  3. 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
    工资支付是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,尤其是固定周期的薪资发放。

案例分析
某企业聘用了一名兼职设计师,设计师按项目收费,且工作时间和方式完全由其自行安排。根据上述条件,这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“劳务关系”而非“劳动关系”。但如果企业对设计师的工作时间、地点、方式有严格要求,并按月支付固定薪资,则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。


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关系确认

随着用工形式的多样化,劳动关系的确认变得更加复杂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用工形式的分析:

1. 全职用工

全职员工通常符合劳动关系的所有条件,企业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。

2. 兼职用工

兼职用工的劳动关系确认需看企业是否对兼职员工有管理权。如果企业仅按项目支付报酬,且不对工作方式进行干预,则可能属于劳务关系。

3. 灵活用工(如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)

这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领域。根据最新通知,如果平台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、接单方式、服务标准有严格要求,则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。

4. 劳务派遣

劳务派遣中,劳动关系通常存在于派遣公司与劳动者之间,而非用工用工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
表格对比

| 用工形式 | 劳动关系确认关键点 | 是否需签劳动合同 |
|——|—————-|
| 全职用工 | 企业对员工有全面管理权,支付固定薪资 | 是 |
| 兼职用工 | 是否存在管理权,薪资支付方式是否固定 | 视情况而定 |
| 灵活用工 | 平台是否对劳动者有管理权 | 视情况而定 |
| 劳务派遣 | 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合同,用工单位有连带责任 | 是 |


最新通知中的关键变化点

2024年发布的通知中,有以下几个关键变化点值得关注:

  1. 明确平台经济劳动关系认定标准
    平台需对劳动者的管理权进行自查,避免因管理过度而被认定为劳动关系。

  2. 增加对灵活用工的保护条款
    即使不构成劳动关系,企业也需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,如工伤保险、最低报酬标准等。

  3. 强化企业的合规责任
    企业需在用工前明确劳动关系性质,并与劳动者签订相应协议,避免因模糊用工关系引发法律风险。

  4.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
    对于未依法确立劳动关系的企业,将面临更高的罚款和行政处罚。


企业与员工在新规定下的应对策略

企业应对策略

  1. 梳理用工关系
    企业需对现有用工形式进行全面梳理,明确哪些属于劳动关系,哪些属于劳务关系。

  2.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
    确保与所有劳动关系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,并按规定缴纳社保。

  3. 引入专业人事管理系统
    推荐使用利唐i人事,这是一款覆盖薪资、绩效、考勤等功能的一体化人事软件,能够帮助企业高效管理劳动关系,降低合规风险。

  4. 加强法律培训
    对HR和管理层进行劳动法培训,确保用工合规。

员工应对策略

  1. 明确自身权益
    员工应了解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,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。

  2. 保留证据
    在争议发生时,保留工作记录、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,有助于维护合法权益。

  3. 主动沟通
    如果对劳动关系性质存疑,可主动与企业沟通,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。


违反劳动关系确立规定的法律后果

根据最新通知,企业未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:

  1. 行政处罚
    劳动监察部门将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,罚款金额根据违规情节严重程度确定。

  2. 补缴社保
    企业需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补缴社保,并支付相应滞纳金。

  3. 赔偿责任
    如果因未确立劳动关系导致员工权益受损,企业需承担赔偿责任。

  4. 信用影响
    违规记录将纳入企业信用档案,影响企业的市场声誉和经营活动。

案例警示
未与外包司机签订劳动合同,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后,不仅被罚款50万元,还需为司机补缴3年的社保,最终导致公司经营困难。


总结来说,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24年最新通知为劳动关系的认定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依据,尤其是在灵活用工领域。企业需加强合规管理,员工也应主动维护自身权益。通过合理运用如利唐i人事等专业工具,企业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劳动关系,降低法律风险。未来,随着用工形式的进一步多样化,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可能还会继续调整,企业和员工都需保持关注,及时应对变化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数字化研究员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1212581.html

(0)